洛阳邙山徐村出土的彩绘乐舞俑(7件)
汉魏时期,洛阳作为全国政治、文化中心,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这一时期,宫廷乐舞与百戏艺术蓬勃发展,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。宫廷音乐机构分工明确,各类乐舞争奇斗艳,从雅乐的庄严肃穆到清商乐的清新灵动,从百戏的惊险刺激到鼓吹乐的雄浑激昂,无不彰显着汉魏时期洛阳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创造力。让我们一同走进汉魏洛阳,探寻宫廷乐舞与百戏背后的故事,感受那跨越千年的艺术魅力。
洛阳孟津西送庄西山头唐岑氏墓出土的彩绘乐舞俑(10件)
百戏妙舞动京华
展开剩余80%百戏,又名散乐,是杂技、歌舞及民间各种音乐技艺的总称。
百戏在东汉宫廷和达官贵戚之家颇为流行。洛阳平乐观是表演百戏的重要场所,东汉李尤的《平乐观赋》描述了观中表演戏车高橦、驰骋百马、乌获扛鼎、吞刀吐火、凌高履索、飞丸跳剑、鱼龙曼延等杂技的情景。
汉代达官贵戚之家演出百戏的情景,可见于大量汉墓画像石,表演方式灵活多样,或单人或数人;演员或男或女;伴奏乐队或大或小,均无定规。
东汉时期,每年正月初一,天子在京城洛阳德阳殿举行朝会,宴赏百官外臣。德阳殿规模宏大,可容纳万人,是演出百戏的理想场所。朝会必演百戏,在乐曲声中,角力、走索、骑射、魔术、车技等节目纷呈,并展示珍禽异兽,其节目之多、场面之大、技巧之高,实属空前。宫中还常举行其他歌舞活动,如傩戏。傩戏源于驱逐疫鬼的仪式歌舞,可追溯至原始社会集体狩猎舞蹈,经演化后进入宫廷,成为一项有百余人参加的群众歌舞活动。
曹操及其子曹丕、曹植(史称“三曹”)皆好歌舞百戏。曹操多才多艺,爱惜音乐百戏人才。曹丕酷爱歌舞百戏,登基不久即设宴奏乐,大演百戏。曹植歌舞鉴赏力极高,洛阳平乐观是其常去观赏百戏之处,他在《名都篇》中写道:“名都多妖女,京洛出少年。”“斗鸡东郊道,走马长楸间。”“归来宴平乐,美酒斗十千。”“鸣俦啸匹侣,列坐竟长筵。连翩击鞠壤,巧捷惟万端。”生动描绘了其在平乐观游赏观戏的情景。魏明帝曹睿亦重视百戏,效仿平乐观建造总章观以备演出,宫中“习伎歌者,各有数千”。
曹魏时,扶风人马钧巧思绝世,受魏明帝诏令,制作用于百戏表演的木偶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方技传》载:“……设为女乐舞象,至令木人击鼓吹箫;作山岳,使木人跳丸掷剑,缘絙倒立,出入自在;百官行署,舂磨斗鸡,变巧百端。”
西晋石崇的金谷园堪称百戏乐园,其乐舞队由数十人组成,领队为来自西域的胡姬翾风。当时洛阳有许多当垆卖酒的西域美女,高鼻美目、能歌善舞,被称为“胡姬”。金谷园中有众多胡姬,翾风最为出色,刘琨《胡姬年十五》赞其“花将面自许,人共影相怜”,极言其美貌无双。
北魏洛阳,许多寺院内亦杂陈百戏。《洛阳伽蓝记》载,景乐寺(尼寺)大斋之日“召诸音乐,逞伎寺内。奇禽怪兽,舞于殿庭。飞空幻惑,世所未睹,异端奇术,总萃其中。剥驴投井,植枣种槐,须臾之间皆得食。士女观之,目乱精迷”。
洛阳偃师唐光州定城县令柳凯夫妇墓出土的彩绘骑马乐俑(10件)
鼓震弦幽汉魏风
大约秦末汉初之际,鼓吹乐在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居住区流行。当时主要用鼓、箫(排箫)、笳合奏,后来鼓吹乐传入中原,被汉代宫廷采用。
鼓吹乐中的“箫鼓”,因用排箫与建鼓合奏而得名,常用作仪仗音乐。乐工有时可坐于鼓车中演奏,这种鼓车多有楼,又称楼车,楼上立二乐工击巨大建鼓,楼下车厢内可坐四乐工吹奏排箫,此合奏形式亦可用作军乐。西晋陆机《鼓吹赋》曾生动描述其表演:“音踯躅于唇吻,若将舒而复回。鼓砰砰以轻投,箫嘈嘈而微吟。咏《悲翁》之流思,怨《高台》之难临。顾穹谷以含哀,仰归云而落音。节应气以舒卷,响随风而浮沉。”箫鼓还可伴奏百戏。曹操曾令缪袭根据旧鼓吹曲调,填写反映当时历史事件的歌词,如《战荥阳》《克官渡》等,均为百戏剧目。
琴是我国古老而富民族特色的弹弦乐器。东汉至曹魏时期,随着相和歌的兴起,特别是艺术性较高的相和大曲盛行,琴开始与笛、笙、筝、瑟、琵琶等乐器合奏。
汉魏时期,文人将琴视为“六艺”必修科目之一。他们中大多不仅长于演奏琴,且善作曲,如桓谭、蔡邕、嵇康等。汉末著名女琴家蔡琰(文姬)所作《胡笳十八拍》,转调手法多样,除常见的以清角或以徵为宫外,还用了以羽为宫。其巧妙运用清角造成的调性游移,生动深刻地刻画了蔡琰思念故国家园的满腔怨愤,极具感染力。
琵琶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,已有两千多年历史。魏晋时期涌现出一批琵琶演奏高手,最著名者为阮咸。阮咸为“竹林七贤”之一,精通音律,妙达八音,有“神解”之誉,所作琵琶独奏曲《三峡流泉》传世。他对汉魏琵琶进行了改良,不仅使其声音更洪亮,且提升了乐器性能和音乐表现力。至唐代,汉魏琵琶被正式称为“阮咸”或“阮”。在中国音乐史上,以人名命名乐器,仅此一例。
北魏迁都洛阳后,四弦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由中亚传入洛阳。两者构造大致相同,统称琵琶。在大型乐舞演奏中,为区分二者,将前者称为琵琶,后者称为五弦琵琶。北魏龙门石窟中最早出现琵琶图像,如皇甫公窟窟顶莲花周围有八个衣带飘扬的乐伎飞天,手持琵琶、笙、排箫等乐器,翱翔云间,表明这些乐器在北魏时期已盛行。(作者:郑贞富)
汉魏时期,洛阳作为全国政治、文化中心,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这一时期,宫廷乐舞与百戏艺术蓬勃发展,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。
发布于:北京市申宝策略-配资炒股开户平台-配资股票投资-什么配资平台才是正规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